【碳道】亞洲第二大排放國印度碳排放交易體系(CCTS)已具雛形
碳道小編 · 2025-04-22 19:04 · 閱讀量 · 447
摘要:【碳道】亞洲第二大排放國印度碳排放交易體系(CCTS)已具雛形
4月22日,印度環境、森林和氣候變化部公布了碳信用交易計劃(CCTS)履約機制下各個納管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目標(GEI)草案。
該草案提供了一個覆蓋了包括鋁、氯堿加工、水泥、化肥、鋼鐵、紙漿和造紙、石化、石油精煉和紡織行業的GEI并以tCO2e/噸當量產品為單位,覆蓋超過800家企業。
(印度冶煉廠GEI(部分)),
(圖源:target setting notification under CCTS uploaded on e-gazzate for public comments pre-published by MoEFCC)
新的目標將每三年公布一次,以便企業進行更長期的規劃。若企業超額完成其GEI,則可根據已實現的排放強度與目標排放強度之間的差額獲得碳信用證書(CCCs);而未能實現其目標的企業必須交出/購買相應數量的CCC以確保合規,屆時,CCC將由印度的能源效率局(BEE)簽發。
草案將于公布后的60天后正式生效。
關于印度碳排放交易體系(CCTS)
印度承諾到2030年將排放強度降低到比2005年水平低45%,到2070年實現凈零排放。
CCTS預計將于2026年正式啟動,范圍將包括燃料燃燒和工業流程產生的直接排放,以及電力和熱能消耗產生的間接排放(范圍1和2)。此外,還將考慮一些范圍3排放(中間產品的進出口)。最初溫室氣體將包含CO?和PFC。
CCTS允許無限制地儲存CCC,儲存的CCC可在印度碳市場(ICM)內部交易或用于履行未來的合規義務,但不允許拆解。
未能實現其年度排放目標的企業必須上繳或購買相應數量的CCC彌補其超額排放并確保履約。CCTS首批覆蓋企業的年度排放目標將以2023年至2024年的排放數據為基線,新的排放強度目標將每三年公布一次,履約期為一年。
監測:企業必須通過在排放源持續測量或跟蹤燃料/材料的總交付量、總消耗量和庫存變化調整量來監測排放。活動數據的計算基于履約年度內燃料/材料的接收、使用和庫存變化,以質量(噸)或體積(千升、立方米)表示。如果直接測量庫存量不切實際,可使用歷史數據或財務記錄進行估算。
在計算排放量時,企業必須確定燃料的凈熱值(NCV)。固體燃料的凈熱值使用印度標準測量,氣體燃料使用印度或ASTM標準,液體燃料可使用實驗室認證的供應商值。如果沒有NCV數據,則采用IPCC標準換算系數。所有測試都必須符合相關實驗室標準。
報告:企業必須在履約年結束后的四個月內向BEE和國家指定機構提交經核實的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和表格。年度報告應包括:
核查:報告必須由經認可的碳核查機構進行核查,以確保符合MoEFCC設定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目標。
懲罰機制印度政府目前還未做出具體決定。
一級市場:最初不拍賣配額。
二級市場:CCC將在國家能源交易所進行交易,由中央電力監管委員會(CERC)作為交易活動的監管機構。
但在CCTS實施的初期階段,CCC將不被視為金融工具。
CCTS的未來
CCTS的核心在于其對排放強度的關注,它提供了一個靈活的框架,滿足了快速發展的經濟需求。這種創新的方法鼓勵各行各業減少每單位產出的溫室氣體排放,為更清潔、更高效的技術鋪平道路。據標普全球大宗商品數據披露,截止到2024年,印度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29億MtCO2e,預計到2050年將增加35%。發電行業是印度主要的排放源,2024年發電行業的排放量為140億MtCO2e,但沒有納入到其第一階段的履約期。
工業是第二大排放源,排放量達6億MtCO2e。其中,鋼鐵行業占主導地位,2024年其排放量占印度工業排放量45%,占印度總排放量的10%。
而同時,印度是碳信用的主要出口國,在過去十年中,印度產生的6100萬噸的碳信用在國外注銷,而國內需求仍然相對較低,國內產生和注銷的碳信用只有60萬噸。
印度的CCTS目前正處于關鍵的發展階段,此次納管企業GEI草案的出爐對CCTS的發展是重中之重,一旦得到鞏固,CCTS將為印度的氣候目標做出重大貢獻,并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碳市場。
分析師:郭豐
原創所屬:碳道